工程案例

[枣阳文史]新市镇湘冲公路建设概述

发布时间:2025-04-26 08:52:55  来源:欧宝体育官网

     

  湘冲是新市镇的一个偏远山区村,是两省四县(市)的结合部,距新市镇19公里。全村共有805人,劳力210人,耕地面积801亩,其中水田126亩,是枣阳市政协“贫困带”村之一。1947年解放之前,湘冲归河南桐柏县,到1950年土改时,才划归湖北枣阳。解放前,湘冲至新市一直没有路,一直到1968年才开始有一条出山的羊肠小道。经过四次大规模公路建设.在

  那条羊肠小道的基础上修了一条公路。这条公路东起湘冲羊圈.西至国营黄家台林场,全长5公里,称之谓湘冲公路。

  解放前,湘冲的前后都是崎岖山道,左右是悬崖陡壁,这里的人们几乎与外界隔绝。要想出山,必须翻山越岭,卖粮卖柴更是“脖子当碾心,累断脊梁筋”,群众吃油吃盐都很艰难。村里卖粮群众总是挑着上百斤的担子爬过分水岭,越过黄家台,翻过韩言坡·才能把粮食送到毛庄(现魏庄村毛庄组),再从这里找牛车,把粮食送到钱岗粮库(当时国库设在钱岗)。光请车每年就得开销运费大几百元。送上一季粮食,这里的人们不知要从分水岭爬过多少次,从韩言坡翻过多少回,也不知要磨破多少双鞋。

  卖粮艰难,病人出山看病更是艰难。1959年秋,村民黄忠义·的妻子患重病,由于当时天阴下雨路滑,加上山高路陡,出山无路,四个人抬着病人早起五更出发,下午才赶到新市镇医院,结果病人因延误治疗时间太长而无法抢救。原湘冲老支部书记杨家明,1958年秋妻子生小孩时不掉衣胞,结果又是由于路途的遥远,在翻分水岭途中因折腾时间过长而中风,几天后死亡……闭塞的交通使湘冲人民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

  多少年来,湘冲人民一直在盼望着修一条出山大道,摆脱肩挑背扛的困苦。但是,解放前的田地都是地主、富农的,他们是谁也不愿修路,谁也没有能力修路、因而盼终归盼,湘冲人民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变成现实。

  1950年土地改革,分田到户,人民有了土地。之后,田地从农民手中经过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等组织回到集体手里,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这时,湘冲的干部觉得湘冲人民再也不能过肩挑背扛的日子了,于是开始思考修路。他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1968年,湘冲人才开始组织起来修建自己的公路,这便是湘迪公路建设史上的第一次。从这次开始,其后十几年,又通过三降分水岭,两次犬改道.直到1986年,湘冲公路终于被修成一条宽8米的四级公路。因此,在湘冲公路建设史上,比较大的工程便有四次:

  第一次:从1968年冬到腊月二十二结束,历时52天。这期工程由湘冲党支部书记杨家明任指挥长,带领本大队群众自己修路,共投入劳力90多人。当时,湘冲到处是乱石林立、杂草丛生,全村.560多人,只有90多个劳力。别说人力不足,就连修路所必须的十字镐、板车都没有,更不说降那高35.米的分水岭。面对种种困难,湘冲人民没有退却。没有十字镐,他们每人一把镢头;没有板车,他们每人一担筐子。开始,挖分水岭工程强度大、石头多·他们就用镢头一层一层地挖,挖出的石头就用筐子一挑一挑地担。在寒风侵袭下,他们有的人手被冻得裂了口子,鲜血直流;有的脚被冻得红肿行走艰难,但仍然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叫累。手流血了就用布包起来,脚不能走就休息一会。经过近两个月的艰难奋战,群众望而生畏的分水岭,第一次被降下四米。至此·湘冲至黄家台一段总算被开出了一条小道。虽是一条羊肠小道,但它的开通为下一步湘冲公路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期工程先后开挖土石2万多方。

  第二次是1969年春,二降分水岭。这期工程仍由湘冲村组织人力完成。二降分水岭,一种原因是由于分水岭太高,工程难度较大.一次不能降到标准;另一方面由于1968年第一次降岭不彻底。按当时要求.分水岭要降7米,由于计算失误,开口过小,结果只降4米。因此,1969年春再次组织全大队90多名劳力,仍由原大队书记杨家明任指挥长。这期工程主要是在68年的基础上完成了3米的降坡任务,搬掉土石1.3万方。

  第三次公路建设从1985年10月底开始到1986年4月底结束,历时6个月,是湘冲公路建设史上时间最长、顶级规模的一次,由新市镇委统一组织劳力进行。当时由邢川管理区书记黄品忠任指挥长.交通局干部司本发任技术员,整个工程先后投入劳力500多人.开挖土石方5万多方。这次修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68、69年两次修路都是湘冲群众独自奋战·当时只考虑修一条能走牛车的道路就行了,所以公路的宽度、质量等标准都很低,虽经过两次修建,当时的公路仍然是“弯弯曲曲一条沟,公路全在水里头:山洪暴发路不见,洪水过后又重修”(前两次路都走在河套里)。

  1985 年大搞公路建设,全县性修建公路掀起高潮。于是,当时的新市党委、政府就按照交通局的统一布置,把修建湘冲公路列入重要工作规划,同时按照“劳力不出多,各修各的路”这一指导思想,统一组织当时邢川管理区四个村的劳力进行修建。这次工程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公路取直改道.就是将1968年、1969年新修的那条公路由走在河里、河堤上、村门前全部改走田里,并由原宽3米改为6米,改道全长2.5公里。这次改道共毁田50多亩,拆除障碍围墙15米,完成土方2.5万方。二是三降分水岭。这次又降1.2米,共放炮2500炮,动用土石4000多方。三是对公路过水处下管道,铺设漫水坝。湘冲四周是山,一到降雨季节,水顺山而下,汇集公路,结果公路被冲得坑坑洼洼,车难行,人难走。所以这次对羊圈一分水岭4公里长的路段19处需下涵管.4处需建漫水坝.这次铺设所需的涵管得到县交通局的全力支持,76节管子全部由他们无偿提供。在下管子的过程中,湘冲人民勇于吃苦的精神,再次得到展现。当时由于公路没有修通、交通局送来的管子不能直接送到施工地点,只有放在距湘冲2公里的黄家台林场。正当施工时,却赶上天下雨。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湘冲村男女老少全部出动,三人一把板车,套着牛冒着风雨,踏着泥泞的道路,往返7---8里,翻山越岭把76节管子从黄家台拉到施工地点,保证了下管子和铺设漫水坝工程的顺利完成。

  第四次公路修建是1986年冬月开始到腊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是四期工程史上难度最大、放炮最多的一次。这期工程仍在当时新市区委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由邢川小乡书记周显龙任指挥长,交通局驻点干部司本发任技术员,邢川乡四个村共投入劳力 500多人。这期工程有两项任务:一是炸除路障,扩宽路面。湘冲羊圈至分水岭段共有4座山(下河坡、老虎头、羊圈、石门坎),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畅通。按照交通局四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必须清除这四座路障。由于这些路障全是石头,要全部清除工程难度大,但是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任务,500多名公路建设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需要挖的地方他们就一镐一镐地挖,不能挖的地方他们就用钢钎一钎一钎地撬,特别艰难的地方他们就凿眼放炮。在交通局的大力协助下,短短一个月,他们就用掉炸药一吨,雷管4000个,导火索4000米,放炮4000 响,用坏钢钎500余根,铁锨150把,炸石3.2万方,彻底消除了路障。二是四降分水岭。通过前三次的修建、扩宽及消除路障,湘冲公路已初具规模,路宽达到8米,但分水岭仍需降坡。湘冲人民发扬连续作战和“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这次又降1米,清挖两旁路沟500米。四降分水岭,使原来没有路的分水岭由先前的 35 米降到了现在的25米,

  由于这期工程是四次工程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因此,为了早日达成目标,修通公路,在工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邢川村三组组长周本威,为了工程不出事故,保障们的安全,上马后就没有离开过工地。他父亲重病,三次捎信让他回去,他都坚持不回去,并在湘冲村借了30元钱,托人带回去给父亲治病。为了早日修好公路,许多年纪大、多年都没有参加劳动的老大爷、老奶奶们又重返战场。邢川村76岁的周本来,不顾年迈体弱,拄着拐杖,带着凉干饭参加修路,并说:“修好湘冲路,就是我们的幸福路”!湘冲村五组78岁的小脚老奶奶杨秀华,儿子有病住院医治,队长也没有安排她去,她就主动地起早贪黑上公路,帮忙捡石子。

  清除工程上的路障,由于山高石头大,不少民工在施工中被石头碰伤、撞伤。但为了尽快修通公路,他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周楼村支部书记周承明,在施工中,腿不幸被石头挂伤6寸多长的口子,他把皮剪掉,用布包好,又坚持在路上干。邢川村周圣忠,嘴唇冻裂了口子,只要一张嘴就流血,每次吃饭都把碗沿染红。湘冲村副主任徐新合,两个耳朵冻得红肿起泡,两手两脚冻裂了大小18个口子,大口子长达2公分,为了不影响上工,他让爱人找来椿树胶,粘上继续干。

  为了做到修路和养路一起进行,1986年县交通局又投资1.5万元,建了7间房子,招收7名养路工,成立了“湘冲群养道班”。

  在新市党委、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下,在湘冲村800多人民和500多名公路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次大规模公路建设,到1986年,湘冲公路全部开通。从此,湘冲人民行路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公路的修通对湘冲人民的生活改善与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群众高兴地说:“湘冲赛武汉,大小车不断,再过三五年,经济必翻番”。其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三:

  一、解决了群众卖粮难的问题。过去卖粮全靠群众肩挑背驮,而且翻山越岭走上20多里,20万斤的售粮任务群众要挑上半个多月。公路建成通车后,完全解决了群众肩挑的历史,20万斤粮食从收到卖只需3天就能完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过去由于无路,外边的人不进山,山里的人不出山,诸如柴、炭、药材等许多土特产不能运出山,化肥等农用物资运不进山,群众是见钱不用钱,有钱买不到东西。道路修通后,仅土特产出山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15万元。供销部门送化肥直接进村,每年可为群众节省运费5000多元。

  三、加快了山区运输业的发展。过去因湘冲没有路,很多人甚至连牛车也没见过·汽车、拖拉机更是不敢想。公路修通后,目前,该村有大小车辆12台(部),每年外运柴、炭300多万斤,收入20多万元。

  (孙玉忠,原新市镇人民政府通讯员)、(焦忠勤。曾在新市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员)

  有记者问:据多家报道,消息的人偷偷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几个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几个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

  4月,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国际金价再度刷新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在这场全球贸易格局的震荡中,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吸引力持续升温,此时,一桩关于美国黄金储备的“罗生门”事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作为美国最大的黄金储备库,位于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金库到底有没有黄金?有多少黄金?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美国国务院全面重组计划公布,将大幅裁员;“信号门”持续发酵,国防部内部震荡不断;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说将减少管理该机构的时间,多关注特斯拉……近期,美国联邦政府可谓新闻不断,争议和批评声此起彼伏。

  白宫近期曾多次表示与墨西哥、日本、欧盟等方的贸易谈判取得所谓“重大进展”。但各方却接连否认了美方的说法。怎么样看待目前与美国接触过的各方的态度?‍‍‍‌‍‍‌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目前,针对美国实施的征税政策,世界其他经济体和国家的态度大致可划分为三类。

  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更是让美国农业界、商界、工业界、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

  浙江宁波慈溪是我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出口美国的占比约16%。慈溪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和记者说,他们跟美国客户签署协议时,对方支付了30%的定金;而同规格洗衣机、冰箱的零部件通用性很强,能达到70%。因此,即便美国客户违约,他们也可将产品重新翻包后再次销售。

  航班延误,乘客在机舱内苦等8小时?深圳航空:天气不稳定所致,是不是能够下机等待需依据机场安排。

  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几个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 商务部:国际贸易一旦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 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团结协调 携手应对

  前言一声巨响,英国北海的海面上,5万吨的巨轮成了废铁,美军最金贵的航空燃油在火海中化为灰烬。一边火光冲天,一边口水横飞。当全世界盯着烧成废铁的油轮时,美国媒体却像发现了新大陆,抡起键盘狂敲:这船是中国造的,肯定有问题。可真相呢?